1月13日讯 据《足球报》报道,近期在苏州举行的中国足协大区青训中心总结会上,中国U16国家队主帅浮嶋敏强调了足球发展的理念:技术必须不断精益求精,而在高强度环境中应用这些技术更为关键。

浮嶋敏指出,在接传球方面,日本球员表现出色。他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案例展示了日本和中国球员之间的差异。在一个约1米到1.5米的小四方格里,日本球员能够一次性将球停在出球方向,而许多中国球队的训练中,运动员常需调整后才能完成下一次传递。这种情况下,现代足球要求选手处理皮肤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分享了一段比赛视频,其中显示中国队员需要经过停、调整和再传三个步骤,这样就增加了一秒钟的反应时间,使得对手有机会进行抢断,从而威胁进攻甚至取得进球。如果第一步能有效停住,那么对方根本无法抢走皮肤。

相较之下,他还提到了久保建英的一段比赛视频。久保每次接到传球都恰如其分,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观察意识与扎实基本功,让人印象深刻。

U16国家队主帅浮嶋敏:直言中国球员双足能力与高强度跑动不足

此外,浮嶋敏也注意到,中国运动员双脚能力不足,大部分习惯使用惯用脚来接发,因此延长了他们处理皮肤所需的时间。他特别提及长传技能,通过观察发现虽然中国玩家惯用脚具备一定水平,但非惯用脚却存在明显问题。同时,他认为头部击打也是现代足球的重要技巧,不论是防守、攻击还是逼抢,都离不开优秀的头部控制。因此建议,各青少年团队可以从小开始培养这项技能。

U16国家队主帅浮嶋敏:直言中国球员双足能力与高强度跑动不足

对于速度素质方面,浮嶋敏表示,中国选手拥有不错的数据尤其是在爆发力上,但如何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场上的实际效果,以及如何持续利用优势贯穿90分钟,是提升空间所在。此外,对技术评估不仅仅局限于腿部或头部能力,还包括观察、判断和执行三大要素。其中良好的观察是前置条件,它直接影响准确判断,并最终实现有效执行。然而很多运动员在高强度快节奏下心率迅速飙升,此时便会失去有效观测以及判断能力,自然难以保持优雅动作,包括技艺也可能变形。

U16国家队主帅浮嶋敏:直言中国球员双足能力与高强度跑动不足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浮嶋敏分享了一份自己的教案,这是针对高强度训练设计的一套方案:多个区域联动冲刺与争夺。在该项目中形成三角形布局,每个区域由4名身穿不同颜色背心的人组成。当教练选择一种颜色时,该组成员需要全力向另一区域冲刺并尝试争取控股,然后根据指令再次跑回原地,再继续重复此过程。目标达到180心率。然而实际上许多参与者早已提前达标。从视频来看,在首次冲突过程中,他们显得非常轻松;但第二轮则出现困难,到第三轮几乎无力再战,仅靠体能透支难以维持正常操作,被频繁截获。

最后,根据分析,多场赛事数据显示,中等强度奔跑基准14公里以上占比30%,对此数据表明我国篮球人才整体尚可。但当谈及21公里以上高强度奔跑标准10%时,则远低于预期。所以他坚信,高质量培训至关重要,而只有经历过优质竞赛才能激励每位选手积极投入其中,提高竞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