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讯,媒体人葛爱平在《东方体育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当前国内职业俱乐部的经营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管办分离”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指出,中国的职业联赛与过去投资人赞助下的联赛并没有根本区别。只要投资人的资金链断裂或赞助商撤资,俱乐部就会面临倒闭,这样的问题在中超20多年的历史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况为何难以解决呢?
宋凯曾表示,中超未来将由自身组织比赛和管理,而足协则不再插手。这听起来很有气势,但这也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和组织未来的中超,以避免重复之前俱乐部生存中的困境?如果不能从制度层面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那么即使推行“管办分离”,最终也只是新瓶装旧酒。
为了解决俱乐部生存问题,首要任务是拓宽收入渠道。然而,目前大部分俱乐部可用财路有限,仅靠门票及一些周边产品,其收入恐怕只能覆盖场租费和安保费用。因此,有必要让足协与各个职业联赛俱乐部联系,共同探讨出路。召开一次“三国四方”的会议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由足协会带头打开积累财富的大门,让各个球队分享资源,比如说广告收益等,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只有确保每家俱备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中国职业联赛才能健康发展。如同小河满溢后才可能形成浩荡洪流一样,否则,即便高喊着“管办分离”,若无法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足球队,它们依然处于被动状态,总是生活在欠薪、求生存的不利局面之下,这样又怎能期待更好的进步呢?这样的基础上建设出来国家队,又何谈提升实力呢?回顾近年来的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的问题所在。
因此,对于中国职篮而言,“管办分离”绝不是一句口号能够解决一切,更需要的是给予各个球会独立发展的空间,使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这才是真正推动2025年变革的重要前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