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自研芯片,揭开vivo持续创新面纱

胡柏山把车停好后,看了下时间:9:32分。从东莞走沿江高速到深圳宝安的采访会场,一路通畅,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28分钟。

作为vivo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胡柏山上次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2019年的9月底,那场沟通会的主题是芯片的前置研究。近两年过后,采访主题还是芯片与创新战略,只不过这一次,vivo的首款自研芯片成果即将落地。

在行业内,“缺芯”现象依然严重。如何解决自研芯片、芯片供应链以及产能供应等问题,成为厂商的重要任务之一。

vivo的自研芯片为何从影像芯片入手?胡柏山时隔近两年后再度接受采访,从一颗自研芯片的讨论中,揭示了vivo持续创新的面纱。

一块自研芯片,揭开vivo持续创新面纱,oppo和vivo哪个更好?

手机成绩带动芯片研发

8月26日,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vivo凭借20%的市场份额首次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5G智能手机供应商。在亚太地区出货量排名前5的5G智能手机供应商中,有三家是中国品牌:vivo(20%)、小米(19.3%)、OPPO(18.7%),另外两家是苹果(18.5%)和三星(6.6%)。

Strategy Analytics的高级分析师表示,vivo的5G智能手机出货量领先,占据20%的市场份额,超高性价比的产品如iQOOO U3 5G和iQOOO 7 5G,成为该地区最受欢迎的5G设备。

外部环境动态推动了产品的不断创新,vivo在设计、影像、系统与性能等四个长赛道上进行深入布局,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进行长期投入。vivo在自研芯片方面的布局也尤为突出,已经建立了扎实的自信和底气。

vivo的长赛道布局与自研芯片之路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关于vivo自研芯片的消息陆续传出,官方信息显示,vivo首颗手机自研芯片命名为“V1”,计划在X70系列上发布。

胡柏山回顾vivo自研芯片的历程,称其设立“中央研究院”,负责手机行业技术的统一规划与布局。vivo的“产品铁三角”迭代模式,涵盖新产品形态跟踪研究、前沿技术扫描、芯片技术布局。

vivo自研的“V1”芯片是一种特殊规格的集成电路,旨在满足用户在拍照与视频等影像应用下的需求。未来手机行业竞争将考验厂商的全链路技术能力,vivo会专注于需求转化为IP的过程。

针对低功耗下并发实时处理多个计算成像算法的技术研究,经过24个月的努力,芯片设计终终于落地。

详解vivo创新方法论

vivo坚持的创新方法论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领先,尤其是在影像技术上。中央研究院实施的“影像十年规划”战略,将消费者需求与行业技术趋势紧密结合,确保更好地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内部于2016年发起的全面屏时代探索,联合开发了新的屏幕指纹技术,已在用户体验上获得良好反馈。

随着技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vivo在城市范围内构建了全球化研发网络,并在各地设立影像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实力。

vivo与oppo的研发投入对比

从研发投入来看,oppo于2019年宣布将投资500亿元,展现了其在研发领域的实力。相较之下,vivo在2020年承诺投入100亿元,尽管具体花费尚无确切证据,但在东莞的大额投资显示了其决心。

整体而言,二者在研发方面均重视投资,oppo在专利成果上表现出色,而vivo则通过海量投入及企业发展显示出其研发实力。

vivo手机的真实使用情况

作为一名vivo用户,我的体验非常不错。vivo手机的质量卓越,几次使用中未曾出现硬件问题,拍照效果优异,音乐体验也很出色,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

其中最新推出的vivo X21在性能上较为全面,非常适合日常使用和娱乐,尤其在游戏体验上表现得十分流畅。

一块自研芯片,揭开vivo持续创新面纱,oppo和vivo哪个更好?

vivo公司的成本结构

vivo作为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机品牌,其成本结构主要包括:研发费用、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营销费用和制造成本。研发费用占比大,确保产品的持续创新与进步。

一块自研芯片,揭开vivo持续创新面纱,oppo和vivo哪个更好?

oppo和vivo哪个更好?

两者均为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但在研发思路上有差异。oppo产品以跟随潮流为主,而vivo更注重用户需求与技术发展的结合,专注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总之,两者在竞争中虽有不同策略,但均致力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值得消费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