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喈读音
蔡伯喈的拼音是 cài bó jiē。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出生于陈留郡圉县(有说法为河南尉氏县或河南杞县)。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名臣、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蔡邕早年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被任命为司徒掾属,担任河平长、郎中和议郎等职务,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和刻印熹平石经。因罪被流放至朔方,经历艰辛,隐居江南长达十二年。在董卓掌权期间,蔡邕被强迫召为祭酒。
在短短三天内,他先后担任了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务,并被封为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杀后,蔡邕因在王允身边感叹而被捕入狱,最终死于狱中,享年六十。
伯喈的意思
伯喈的解释是: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
伯喈的结构:伯(左右结构)、喈(左右结构)。拼音为:bó jiē,注音为:ㄅㄛ_ㄐ一ㄝ。
伯喈的具体解释包括: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 汉代蔡邕的字。蔡邕性情忠孝,年轻时博学多才,擅长辞章,精通音律,善于弹琴和书画。灵帝时期被任命为郎中,后随董卓的征召担任祭酒,历任内外多个职务,最后因董卓党羽被捕入狱。引自《后汉书·蔡邕传下》:“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应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关于三国名人的读音
以下是著名三国人物的读音:
- 蔡邕(yōng),字伯喈,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
- 李傕(jué或què),字稚然。
- 蔡琰(yǎn),字文姬,蔡邕的女儿。
- 郭汜(sì或fàn),又名郭多。
- 雍闿(kǎi),三国时期地方豪族。
- 周鲂(fáng),字子鱼,吴国将领。
- 曹髦(máo),字彦士,曹魏第四位皇帝。
- 孙綝(chēn),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权臣。
- 杨肇(zhào),字秀初,晋朝将领。
- 羊祜(hù),字叔子,魏晋时期大臣。
- 马日磾(dī),字翁叔,东汉中后期大臣。
- 贾诩(xǔ),字文和,著名谋士。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包括:
- 官渡之战(公元200---公元201),曹操获胜,统一了北方。
- 赤壁之战(公元208),曹操大败,三国鼎立开始。
- 夷陵之战(公元221---公元222),蜀汉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
寄郭伯瞻(刘过)的拼音、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刘过
寄郭伯瞻拼音:jì guō bó zhān
诗句:
圣门力学钱公辅,盛世能书蔡伯喈。
只好放教椽笔健,留将大字写磨崖。
一个口字右边一个曷字念什么
喈 jiē
它的含义主要是用来表示鸟的鸣叫声,也可以引申为和谐悦耳的声音。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