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唐李朴 带拼音字母
《中秋》,作者:唐·李朴
带拼音字母如下:
hào pò dānɡkōnɡbǎo jìnɡshēnɡ,yún jiān xiān lài jì wú shēnɡ。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pínɡfēn qiūsè yì lún mǎn,chánɡbàn yún qú qiān lǐmínɡ。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jiǎo tù kōnɡcónɡxián wài luò,yāo má xiūxiànɡyǎn qián shēnɡ。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línɡchá nǐyuētónɡxié shǒu,ɡènɡdài yín hé chè dǐqīnɡ。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
待银河澈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中秋习俗
1、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根据现有记载,这一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将月饼用红绫包裹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不仅名称更加丰富,如“荷叶”、“金花”、“芙蓉”,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置大香案,摆放月亮神像,点燃红烛,准备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家中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按家中人数切成相应块数。
中秋唐李朴古诗带拼音
1、全文如下:
《中秋 》
作者:李朴
hào pò dānɡ kōnɡ bǎo jìnɡ shēnɡ ,
皓 魄 当 空 宝 镜 升 ,
yún jiān xiān lài jì wú shēnɡ ;
云 间 仙 籁 寂 无 声 ;
pínɡ fēn qiū sè yì lún mǎn ,
平 分 秋 色 一 轮 满 ,
chánɡ bàn yún qú qiān lǐ mínɡ ;
长 伴 云 衢 千 里 明 ;
中秋节诗歌有哪些
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拼音版)
shuǐ diào gē tóu sū shì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bǐng chén zhōng qiū ,huān yǐn dá dàn ,dà zuì ,zuò cǐ piān
丙 辰 中 秋 , 欢 饮 达 旦 ,大 醉 ,作 此 篇
,jiān huái zǐ yóu 。
, 兼 怀 子 由 。
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
明 月 几 时 有 ,把 酒 问 青 天 。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jīn xī shì hé nián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今 夕 是 何 年 ?
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高 处 不 胜 寒 。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ì zài rén jiān !
起 舞 弄 清 影 ,何 似 在 人 间 !
zhuǎn zhū gé ,dī qǐ hù ,zhào wú mián 。
转 朱 阁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bù yīng yǒu hèn ,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
不 应 有 恨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此 事 古 难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蟠 娟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于密州所作。这首词以月为主题,表达了与弟弟苏辙长年未见的情感,围绕中秋明月展开联想与思考,融合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追寻,展现了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表现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首词以明月引发思考,上片反映出对人生的执着,下片表现善于处世的态度,语笔潇洒自如,情景交融,思想深刻而境界高远,是苏轼词中的典范之作。
《中秋》(李朴)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中秋
李朴
系列: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中秋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译文】
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赏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像,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