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讯 在接受杭州网专访时,塞尔维亚教练内博伊萨·伊利奇谈到了他对中国校园足球的看法。自2016年来到中国后,他在这里执教了八年,并于2021年加入江南实验学校,这是他带领的第四支校队。

对于选择来华工作的原因,拥有欧足联A级教练执照的伊利奇坦言,其中一部分因素是收入。他笑着表示:“在这里当教练能够获得比以前更多的薪水,同时,我也渴望体验新的文化和冒险,这无疑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青训外教:中小球员有潜力登陆欧洲,家长却重学习轻体育

近年来,中国校园中出现“12岁退役”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这种情况主要源于升学压力,不少有天赋的孩子无法继续追求他们热爱的体育项目,包括足球。对此,伊利奇深感体会。“我虽然没有在中国上过学,但了解到这儿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业,有时候很难找到平衡,”他说道,“我见过不少有潜力的小球员,如果能坚持训练,也许十年后可以去欧洲踢球。但家长常告诉我‘学习是第一位’,结果一些孩子就此放弃了足球。”

青训外教:中小球员有潜力登陆欧洲,家长却重学习轻体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塞尔维亚,大多数父母都会支持孩子踢球,即便成绩不理想也不会受到太多责备。“小时候,我父母总让我参加每场比赛,因为如果表现好,就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不过,他理解两国之间教育环境和足球文化存在差异,因此直接比较并不容易。他提到:“如果现在踢球的人将来结婚生子,他们下一代可能具备更好的足球基因,而作为父母,会更加支持自己的孩子参与运动。”

青训外教:中小球员有潜力登陆欧洲,家长却重学习轻体育

尽管如此,伊利奇仍然理解家长希望孩子考取名牌大学、未来生活得更好的愿望。他指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平衡点,我们努力寻找这个平衡。同时,希望家长们认识到,通过参与足球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强调,足球不仅仅是一项游戏,它通过集体合作增强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团队意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均大有裨益。

关于比赛频率的问题,伊利奇认为目前状况亟需改善。“我们的队员需要更多实战经验。在塞尔维亚,小孩几乎每周都能参加一次比赛,而在中国,一场正式赛事往往要等上一两个月。如果只是单纯地训练而缺乏比赛,将难以评估训练效果,从而影响问题发现与改进过程。”

此外,他建议:中国儿童应早些接触11人制篮球。 “8人制赛场对于15岁的青少年来说显得太小,应从12岁起开始转向11人制,” 他解释说,该年龄段正处于技术定型的重要阶段,需要尽快适应正规赛事,以免错失良机。此外,更频繁且标准化的大型赛事要求配合相应数量及质量较高的专业培训设施,以及经过认证的职业教练。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挑战:很多学校缺乏大型操场,而且某些地区尚未普遍配置专业级别主帅。”

即使当前校园 足球 还存诸多待解问题,但经历七八年的观察之后,全心投入其中 的 伊 利 奇 感觉 中国 足球 正逐渐取得进展 。 < p > “刚来的时候 , 很 多 学 校 没 有 足 球 队 , 而 如 今 几 乎 所 有 学 校 都 拥 有 自 己 的 球 队。而 且 越来越 多 人 开 始 收 看 和 谈论 足 球 比 赛 ,这是 一个 积 极 的 信号”。<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