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讯 关于中日青训在攻防节奏上的差距对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杨旭表达了他的看法。
杨旭指出:“这种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日本青训体系中,教练会鼓励孩子们主动意识到反抢的重要性,而不是依赖于教练或家长的提醒。同时,在控球时,即便进攻队员没有持球,他们也应该随时准备迅速转换为防守状态。当失去球权的一瞬间,第一个人会立刻进行逼抢。如果被过掉,则第二个、第三个人都会紧跟着快速施压,这样就让进攻队员无法轻松控制球权。”
他还提到了训练中的另一项策略:很多情况下,日本教练喜欢缩小场地面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更多失误,同时锻炼了球队在丢失控球后的反应和重新夺回控制权的能力。“当我们进入大场地比赛后,一旦丢掉足球,每位选手都会立即意识到,并朝着失去控制方向靠拢,”他说。
相较之下,中国足球则习惯采取延缓式防守,以避免对方突破,这是中国球员面临的一大问题。正如大家所知,在洲际赛上,中国运动员往往表现出“一听二看三通过”的特点。然而在日本,当第一个人快速接近并施加压力之后,即使被过,也有第二、第三个队友迅速追赶展开逼抢,其实真正成功争取到皮球的人通常是这些后续加入的大伙儿。
“一旦这样的习惯形成,将来面对洲际赛事,我们中国运动员如果缺乏强度与压迫感,那么技术水平将难以发挥。而且我们的思维反应不仅仅慢半拍,有时候甚至可能慢了一拍或两拍。因此许多情况下,不是说中国运动员不努力,而是在从小阶段他们未能体验真实比赛节奏,因此不知道如何提前观察与判断局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