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讯 近日,丁彦雨航接受了《南方人物》的专访。
记者: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考古”,提到了2009年中国男篮在天津亚锦赛决赛上输给伊朗的事情。很多人感叹中国男篮进入了“后姚明时代”。你当时在山东俱乐部的百度贴吧里写过一句话:“有我,中国篮球,行。”那时你才16岁,还在青年队,你是怎么想的?
丁彦雨航:哈哈,那时候其实并不太行。我小时候瘦得像根杆子一样,不算特别出色。在八一青年队待了三个月,但最后没有被选中,是山东把我要走的。我最感谢的是宫鲁鸣教练,他让我跟着国家队训练,从中成长很大。在长沙亚锦赛期间,有一次他直接把我踢上场,这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到现在仍然有效。
记者:这“一脚”的效果能持续这么久吗?
丁彦雨航: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突破。当时刚开始,我打得不好,都不想再上场,有点自暴自弃。宫鲁鸣教练抓住我,说:“你必须上!如果不中三个三分球,我就不会换你下去!”结果真的激励到我,上场之后竟然投开了!
记者:听说宫鲁鸣教练训练量很大,还有人称他为“宫大量”。记得2016年他带领男篮备战里约奥运会的时候,让所有运动员利用休息时间累计投篮一万次,不检查让大家自己计数,完成后告诉他。这是真的吗?
丁彦雨航:竞技体育就是需要付出,没有足够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从2016年的那个赛季起,我在联赛中的表现突然爆发。尽管我们在里约奥运会上碰到了强敌,很难赢下来,但是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虽然打不过,但绝不服输!”第一次去美国参加特训和夏季联赛也是如此,“虽败犹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