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体操运动员吴柳芳因一段擦边视频引发的舆论风波持续发酵,游泳运动员刘湘、前击剑运动员秦雪以及前体操奥运冠军刘璇等多位体育人士也被卷入其中。关于公序良俗的争议并非新鲜事,这样的话题已经讨论了数千年,因此如今这点口水战似乎无关紧要。同时,吴柳芳的社交媒体账号已被解禁,目前粉丝数量超过400万。其中既有围观者,也有与她“普通人生”产生共鸣的人群。这场舆论风波或许让吴柳芳意外地成为受益者。
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国家队退役运动员是否可以在从事其他工作时继续使用曾为国效力这一标签?这个话题虽然听起来荒诞,但却相当严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自然会选择展示对自己更有利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自媒体博主标榜自己的北大或清华毕业身份,而他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实际上和流量变现有关。有些校友可能会质疑:“你能别挂着学校名头来卖东西吗?”这种情况反映了一种群体利益心理。在另一个比喻中,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海外打架输了,他声称对方欺负“中国人”,我第一时间就想说:“兄弟,你可不能代表全体啊!”
这样的思考让我理解管晨辰的不满。他担心如果吴柳芳以“体操运动员”的身份进行表演,会不会影响到整个职业团体的形象,因为他同样依靠著名教练和健康阳光形象来吸引关注。然而,理解他的感受,并不意味着支持他的观点。
众多网友指出,这场争议不仅仅是两个个案之间的较量,更涉及到了国家队选手标签是否能够随意使用的问题。我首先给出结论:当然可以用!
例如,在张继科因欠赌债而爆出的丑闻后,没有人要求他放弃乒乓球国手头衔;即使开培训班时,他仍旧没否认过往成就。那么为什么Wu Liu Fang直播的时候,就不能提及自己曾经是一名国家队选手呢?难道只有奥运冠军才享有某种特权吗?显然这不是公平合理的看法。
我们应坦诚探讨一下,举国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他们身上的荣誉究竟属于谁。从我的角度来看,它们应该属于个人。一些声音提出,是因为系统造就了你的成功。但其实,该系统只是筛选器,为何只选择少数优秀人才,而忽略掉更多潜在候补,不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天赋与努力超越别人吗?因此,对制度表示感谢固然好,但若将其视作唯一归属,则未免太过消极。我们绝不可抹杀作为独立个体现实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定义他们为单纯附庸于制度的位置.
p > < p >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过去,无论是什么身份,都理应由自己掌握。当有人宣称曾经是国家级别选手或者获得过重大赛事奖项,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去干涉。这并不存在虚假宣传问题,也无法构成违法行为
前几日,有消息报道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冠军郑思维宣布退出国际赛场(事实上只是离开国家队),进入人生的新阶段。他明确表示,从未希望“世界冠军”或“Olympic Champion”成为自己的唯一标签。而对此,我相信 吴 柳 芳 一定非常羡慕 , 因为 奥 运 冠军 的资源 太 多 , 拥 有 更大的 自由空间 和 人生观 。 而 她 却必须通过 曾任 国家 队 運动員 身份 来 吸 引 粉絲 . 然而 , 每个人都拥有决定自身命运,包括荣耀与耻辱、选择及权利。因此,每位竞技者都值得尊重,其历史背景亦应得到认可。
< P > 凤凰网《凰家看台》出品 作者 丰臻|图片 视觉 中国 P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