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期《足球周刊》,与它背后纸媒的“四行仓库”

2001年对于中国足球至关重要,“最强国足”在这一年冲击2002年韩日世界杯,并历史性地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同时,在这一年,由体坛传媒发行的第一期《足球周刊》问世,封面人物是当时在欧洲踢球的张恩华。

至2020年,中超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赛会制冠军”,国足积极争取以小组第二的身份从40强赛出线,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周刊》也迎来了创刊第800期的里程碑,封面人物为在埃弗顿表现出色的J罗。

在10月21日清晨,两点半,在东花市北里的小白楼里,执行主编梁利锋与同事们终于完成了第800期杂志的最后审核。凌晨三点的东花市,对这些坚守在体育纸媒前线的编辑们来说,已是熟悉的场景,犹如对面24小时营业的711便利店。

金志宇是《足球周刊》的资深收藏家,他对懒熊体育表示:“我身边继续购买杂志的朋友已经不多了,很多人失去购买渠道后,对邮局订阅或网上购买的兴趣不大。”

传统体育媒体在现在的大环境中生存并不容易。《足球周刊》近20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十年。

从2001年到2020年,媒体环境经历了从传统电视、纸媒主导到四大门户兴起,再到UGC平台如懂球帝、虎扑的广泛使用的演变。以《足球周刊》为代表的体育纸媒,曾长期占据深度文字内容的市场。

在2001到2008年间,主打专业内容的《足球周刊》得以茁壮成长,成为80后和90后球迷打开足球世界的重要媒介。金志宇就是其中一位,从1990年出生至今,他依然保持着购买《足球周刊》的习惯,拥有800多期的杂志。他的购买方式经历了报刊亭、淘宝,到邮局订阅。为庆祝800期里程碑,《足球周刊》还专访了金志宇,他的名字被记录在第800期正刊中。

金志宇在800期《足球周刊》中提到,自己对第8期的“德比罗马城”印象深刻,尤其喜欢每年春节期间出版的双刊专题,如2006年的欧洲杯专题等。尽管他并非英超迷,但他认为第561期和562期的英超20年合刊质量极高,另外他也喜爱关于劳尔的合刊。

值得注意的是,金志宇的榜单中前9年刊物占据重要位置。那时,市场竞争激烈,《足球周刊》需要与其他多本足球杂志及地方体育报纸争夺市场。体育内容曾占据报刊亭的近半壁江山,竞争激励了杂志的专业内容。

《足球周刊》的总编辑安然表示,杂志在鼎盛时期曾单期发行超过35万本。世界杯冠军封面的杂志通常能达到这个销量。

然而,门户网站的崛起给球迷带来了不同于纸媒的互动体验,随着时效性更强的网络媒体兴起,纸媒的优势日渐下降。

随着懂球帝等UGC平台从2014年开始成为主流,《足球周刊》对Z世代的球迷来说,显得有些陌生。2002年出生的北京孩童张泽昊是一名热情的国安、首钢球迷,他从未购买过《足球周刊》:“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平面媒体的竞争优势不大。”

几年间,《足球俱乐部》等曾经备受欢迎的杂志持续下滑,逐渐退出市场。《足球周刊》也不断调整变化,自2014年起由周刊改为双周刊,售价从10元涨至15元,但整体发行收入却仍呈下滑之势。

安然对懒熊体育表示,虽然纸媒的时代已变,但《足球周刊》仍拥有追求深度内容报道的忠实读者,坚强的用户基础使其在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

目前,足球周刊团队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和体育产业收入。安然透露,杂志通过结合足球资源进行产业转型,打算将《足球周刊》视为一家足球公司来运营。

作为纸媒对新媒体转型的实例,《东方体育日报》在上海地区成功地与本地球队合作,推出内容产品并尝试电商平台,从而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时代变迁让《足球周刊》等纸媒面临挑战,但其依旧吸引着特定消费群体。金志宇表示,如果《足球周刊》推出其它形式的内容产品,他乐意支持。

足球报当年报道国足奥运会出线,我国国足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处于什么水平呢?

总之,《足球周刊》的坚持与用户的支持密不可分,能够在当今市场继续生存的秘诀在于多元化的产品及品牌化发展。

想知道世界上报道足球的知名刊物!谢谢各位大大

最好的杂志是《足球周刊》,每周一本,价格8元,极力推荐。

报纸方面则是《体坛周报》,相比《足球报》变得更为专业。

《当代体育》的国足内容较少,但文章较为抒情,专业性稍逊。

足球报当年报道国足奥运会出线,我国国足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处于什么水平呢?

《足球俱乐部》杂志也在逐渐衰落。

《踢球者》则主要关注德国足球。

我国国足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处于什么水平呢?

在纸媒盛行的年代,他写了几篇精彩的足球评论,令人印象深刻。周文渊当时的文章质量好于现在,而马德兴的文章则让人失望,单调无趣。

那时每周的几期报纸,必找李的文章,再看看周文渊和董璐的。李的文章虽偏叛逆,但总能引人入胜。

董路的写作风格受李的影响深远,成为他仿效的对象。

中越十二强赛前,一张老国脚们的合照,勾起了足球迷们20年的回忆杀

2001年10月7日,中国队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时刻铭记的回忆成为球迷心中的珍藏。

在国足与越南队的比赛前,曾参加2002世界杯的7位球员重聚,比赛为国足加油。尽管他们的容颜变化,但激情依然不减。

足球报当年报道国足奥运会出线,我国国足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处于什么水平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足的前球员们纷纷转向教练或其他职业,继续为中国足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