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

调解协议如果出现以下五种情形,将被认定为无效:

  1. 协议双方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 协议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3. 协议内容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 协议内容违背公序良俗;
  5. 协议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由虚假意思表示所导致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如果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虚假意思表示,则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调解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调解书无效情形有哪些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符合以下条件:

  1. 行为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得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根据该法律条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符合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方才有效。

相对人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催告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如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撤销应通过通知的方式进行。

调解协议的无效情形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调解协议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被判定为无效:

调解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调解书无效情形有哪些

  1. 一方以欺诈或胁迫方式达成协议;
  2. 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
  3. 双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 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亦不违背公序良俗。

调解书无效的情形

法律分析:在以下情形中,调解协议将会无效:

调解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调解书无效情形有哪些

  1. 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2.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3.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 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人民调解委员会若强迫调解,则调解协议也无效。

调解协议应在各当事人自行判断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审判人员主持后达成,并提交法院制作民事调解书。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第四条规定,调解协议有效的条件包括:

  1. 当事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列举了调解协议无效的情形,与上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