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战争:为何不称之为南斯拉夫战争?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自1991年起逐渐解体,东欧的政治局势剧变同样影响到这里。此时,南斯拉夫人指的是整个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公民,但随着波黑的独立,这一称谓不再适用。波黑战争主要源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内部的民族矛盾,而此后各自成为独立国家。因此,这场战争不应该用南斯拉夫战争来称谓,因为它只是波黑内部的冲突,因此称为“波黑战争”。
波黑与塞尔维亚:谁是南斯拉夫的正统继承者?
前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是塞尔维亚人,因此可以说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最正统的继承者,而非波黑共和国。人们一提到前南斯拉夫,常常联想到“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是由共产主义战士铁托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有效阻止了苏联向地中海的扩张。
塞尔维亚是南联邦的核心部分,类似于俄罗斯在苏联中的地位。南联邦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波黑共和国)、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六个国家组成。尽管塞尔维亚人占全国总人口约45%,但并未形成绝对数量优势。由于各加盟国之间矛盾重重,民族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在1992年导致解体。
南联邦解体后,塞尔维亚与黑山共和国组成了新的国家——南联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仅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同组成,相当于过去南联邦的一部分。然而,南联盟也无法长久,因科索沃自治省寻求独立而爆发冲突。南联盟为了镇压科索沃叛乱,出动大量军警干预,这一举动被北约指责为侵犯人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道主义为名,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持续78天的轰炸迫使南联盟放弃对科索沃的控制。
经过战争,科索沃实际实现独立,而南联盟于2006年分裂成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国家。曾经的巴尔干之虎渐渐消失,如今弱化为一个缺乏海岸线的内陆国家,近年来鲜有在国际舞台上出现。
地理关系: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与南斯拉夫
这几个国家都是南斯拉夫解体后成立,地理上互为邻国。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八个联邦单位包括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塞黑和波黑的关系
南斯拉夫曾是由克罗地亚、塞黑、波黑、马其顿等国组成的联盟,后来解体,塞黑又分成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也在寻求独立。
波黑战争与国际承认
1992年4月7日,波黑内战爆发。随着冲突升级,不同民族集团之间的摩擦演变成大规模内战,导致480万人受到影响,数以万计的无辜民众丧生。此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最惨烈的区域冲突之一,波黑一词也因此成为了历史的标志。
在此之前,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穆斯林族曾和睦共处,但随着东欧剧变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三者之间的矛盾再度浮出水面,最终爆发冲突。民族仇杀不仅发生在不同民族间,在一些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因民族问题而崩裂。这场前所未有的仇杀,将这片土地的历史打上了沉重的一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