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是官媒吗
观察者网并不是官媒,它是由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创办的新闻评论集成网站。观察者网与春秋综合研究院紧密合作,举办学术讲座,旨在传递有价值的声音。
自2010年成立以来,观察者网致力于成为全球华人智慧交流的平台,促进中西文化的碰撞。它与各行业的领导者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沟通互动,网站内容主要包括风闻社区、国际、军事、财经、产经、科技、汽车和视频等板块。
观察者网怎么样,是个什么网站?
从性质上看,观察者网有些类似于官方媒体,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国内外新闻,尽管存在许多争议,但它帮助很多人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目前,主要节目有《懂点啥》和《骁话一下》,这些节目在选择新闻题材和角度上都十分用心。
网站观点注重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吸引了许多观众。例如,董佳宁老师在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时,提出文化影响的根源在于资本流通性,这一观点使许多人受益匪浅。观众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他们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充满兴趣,观察者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并引导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算得上是活跃社区中受年轻人喜爱的媒体。
观察者网愿意与年轻人互动,并乐意接受他们的新观点。许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会在评论区和媒体互动,这显现了其良好的用户参与感。在众多媒体中,观察者网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体来看,年轻人接受其独特的报道方式和相关解读的意愿较高。
《骁话一下》为什么离开了?
王骁的离开是因为他与观察者网的目标和追求有所不同。观察者网作为一个商业自媒体,主要为获取经济利益而运作,因此其内容通常聚焦于热门话题以提高播放量。这也是观察者网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王骁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基础,离开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是很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他可能会推出自己的个人频道,未来的观点或许会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更加辩证地看待热点和矛盾。
当前媒体人趋向于成为独立自媒体,与机构保持一定的关系,利用机构提供资源以便于更快地进入行业。然而,这样的合作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够独立运营或在其他平台上寻求更大的自由度,都是积极的方向。
日本机场撤侨事件详细信息
第21号台风“飞燕”侵袭日本关西地区,导致关西国际机场瘫痪。被困机场的中国旅客在大使馆的帮助下,逐步离开机场,然而事情的经过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人民日报》的官方账号:
传播的信息与《环球日报》的内容一致。
(图:注意彩色线框中圈出的说辞基本与人民日报一致)
观察者网则带来了更多“戏剧化”的细节,其报道的不同之处包括:
- 领事馆人员等待地点为关西国际机场;
- 接走中国游客的实施者变为中国使馆人员;
- 新增信息称“其他国家滞留者需要等待3~5天才能坐船离开”,这与我方使馆迅速有效的救援形成明显对比。
观察者网的报道使得整个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多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出台后的种种观点,其中部分描述强调了外国人羡慕中国人的眼光,另一面则是游客对使馆不作为的吐槽。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以下十个真相应当了解:
最重要的问题:
1. 领事馆究竟派来的车是否属实?
答:需看如何理解。从某些媒体的文字游戏来看,“派”这个词的含义被混淆,造成滞留不仅因暴雨,还因大桥被撞和海上风浪。关西机场全部交通方式瘫痪,非机场安排的任何车辆均无法进出。
(图:红圈标注的地点为桥面断裂位置;蓝色区域为机场积水区域;绿色箭头为唯一可通行的方向)
领事馆的工作是与机场沟通,确保人员安全并协调疏散策略,而“派车”的含义是由日方安排,非大使馆直接派车。
2. 领事馆工作人员究竟在何处接送旅客?
答:工作人员在渡桥另一端等候,并未进入机场,而是等待与被救出旅客会合。
3. 热门评论“祖国妈妈接我回家”,是真的吗?
答:此次救援并非撤侨,领事馆只是协助转移中国游客到安全地方,由旅客自行决定继续旅行还是回家。
4. 台湾人是否也被接走?
答:台湾游客同样得到救助,这是使馆一视同仁的体现,并非如某些媒体所称需要承认身份。
5. 中国人是否在外国人羡慕的眼光中首批撤离?
答:对此表示遗憾,这一说法不准确,相关海内外旅客都在同一天完成撤离,无区别对待。
6. 领事馆到底做了哪些工作?
答:领事馆在此次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主动与机场沟通,协调安排专用运力确保中国旅客的安全撤离,而不是简单地接走所有人。
7. 为什么说机场的桥“一撞就断”?
答:日本方解释称,桥在建成时主要考虑了抗震能力,而未充分考虑遭遇撞击的情况。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