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记者陈永报道,近日在苏州举行的中国足协大区青训中心会议上,中国足协大区青训中心(苏州)青训总监兼总教练加藤龙二分享了关于大区青训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并组织与会人员讨论了U15和U17球员的发展模式及画像。
自2022年10月起,中国足协启动了与重点城市苏州共建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计划,该项目成为中国足协会下的大区青训练习场。为此,中国足协组建了一支以大区青训总监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专注于13至15岁年轻球员的“发掘—跟踪—培养”路径构建,同时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在过去两年的探索中,由于良好的女足资源基础,2024年苏州大区青训练习场被评选为亚足联年度女子足球学院。
该区域培训中心的核心工作团队由中国足协会负责组成,包括:青训总监、教练员、运动表现经理、数据分析师以及运营和教育发展专员等。他们将在技术开发和球员教育方面持续推进,与国内专业机构合作。
作为前日本福岛国家青年队副院长,加藤龙二在1月9日上午介绍了JFA(日本足球协会)青年培训学院的发展历程。从2003年开始规划并于2006正式成立之后,日本还陆续创建了熊本宇城男队、堺女队及今治女队等多个分校。加藤强调,例如福岛学院,在即将到来的2024巴黎奥运会上,有多达六名来自该院培养出的女性运动员入选日本代表阵容。
由于对日本青春期发展的深入研究,加藤详细阐述各年龄段所需的发展模型,以及当前中国少年足球面临的问题。例如,他指出12至15岁的孩子往往基本功不扎实,仅使用惯用脚,而且缺乏跑动,这导致他们参与比赛机会较少。同时,他展示了一张反映不同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的曲线图,从0岁到20岁,大脑/神经系统可塑性逐渐下降,而肌肉/骨骼系统则呈现快速增长-波动-再提升之路。此外,各个阶段身体素质、技能战术学习也有明确划分:0-11岁是导入期;12-15岁是基础要素巩固时期;16-17岁进入独立思考阶段;18岁以上则是完成综合能力的时候。他表示,一贯指导应当成为培育优秀少年球員的一条主线,以确保从长期角度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
下午时段,加藤进行了针对U15和U17球队伍特征的小组讨论,每位小组成员都就这两个年龄层次展开探讨,总结出每类球员需要具备哪些特点与能力。这一过程同样体现国少队一直以来坚持的方法论,即让学员自行总结经验,再辅以教练讲解,为其提供启发式支持。举例来说,我所在的小组聚焦的是17岁的目标群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决定职业转型关键时期,此时必须拥有良好的阅读比赛局势能力。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则建议通过整体战术框架内采用引导而非命令式教学方式来促进技战术理解,同时赛后开展决策可能性的复盘交流,让整个过程更富互动感,也给予必要指导.
最后,与会者围绕保持热爱、高质量比赛环境应用科学合理化训练方法、高强度对抗维持以及加强责任心/team spirit沟通交流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未来体育人才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